欢迎光临大为书画网    今天是:2024年5月9日 星期四 在线留言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大为书画网
名家访谈
返回上页
您当前的位置:大为书画网首页 -> 名家访谈 -> 查阅
书法家需要精神更新吗?


来源:无    浏览次数:22773    日期:2016/12/7

 

 

启功先生书法(大为书画网配图)

  主持人语 市场经济当然好。但若只是一味地相信市场,一味地信仰消费,那么就会出现许多问题。其中最需要书法家警惕的就是精神世界的溃败。如果出现这样的现象,其结果会是吃得脑满肠肥,路也走不动,山也不能爬,天天盘算着其他书法家对自己的威胁和自己书法作品润格的涨跌,这样一定很累。

  书法家的精神更新是改变当代书法格局的重要过程。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后来又加上一个现代化,即人的现代化。我所理解的人的现代化,就是现代素质的养成和加强。第一,要以现代意识认知历史与社会、文化与艺术。第二,自尊、自重、自爱是一个人的道德底线。我们需要对自己进行深入的剖析和反省,而不是拜“码头”、望“豪门”,为一己利益暴跳如雷。第三,要以现代思想指导读书和创作,看重艺术对自我的精神救赎,而不是看重市场对自己书法作品的需求。第四,要尊重弱者,耐住寂寞。对艺术家而言,寂寞比热闹更重要。

 书法家精神更新当属头等大事

□李春雨

  应该说,近年来我国的“书法热”已如熊熊烈火燃遍了大江南北。但冷静观察,这种貌似繁荣的“泛书法”现象与真正的传统书法文化正相背而行,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书法家的精神缺失或精神扭曲,而且这种现象正在日益加剧。对此,作为书法家不仅要高度重视,而且还应该主动担起一份责任,即把精神更新当作自己整个书法活动的头等大事。

  有人说,书法的高度取决于书法家生命境界的高度,单纯的技巧并不能深入中国文化内部。应该说,这个观点道出了书法文化的实质,即书法家的精神世界在书法活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可以留意一下,在我国目前的书法家中有多少人的书法作品能够有文化精神闪现?且不说许多书法家不能吟诗作对,就是完全录写唐诗宋词、名言警句,也不过就是一个缺少生命力的平面书写,甚或是“破马张飞”的离经叛道。即便是书法线条纯熟的书法家,其作品也多为炫技之作。比如写“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和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其面貌毫无二致。回过头来,我们认真赏读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可以说,通篇贯穿着感情的主线,以致给后人呈现出一幅“时而激愤难平,声泪俱下;时而低回掩抑,痛彻心肝”的画卷。而苏东坡的《黄州寒食诗帖》同样是将诗句的心境情感变化寓于点画线条的变化之中,诗写得苍凉惆怅且不失镇定,书写得起伏跌宕又不失稳健,令人击节称奇。这里的奥妙正在于作品中融入了一种精神的力量。

  那么,为什么今天书法家的作品仅仅停留在写啥是啥或写啥不是啥的状态中呢?比如写篆不过就是形的意义上的篆,写草不过就是形的意义上的草……更有甚者,信笔涂抹,一派“江湖”。从严格意义上说,这种只能算是简单的写字或杂耍而已。究其原因,就在于书法家的精神缺失或精神扭曲,由此书法没有了灵魂。当然了,我们对于那些混迹于书法家队伍中的“江湖书法家”不必苛求,因为他们也只不过就是凑凑热闹而已;我们对于他们的所谓“作品”也大可不必大惊小怪,因为他们不会也不可能主导中国书法的走向。但是,对于那些有一定书法功底,又在体制之内,且具有一定影响的书法家,我们还是要善意地给予提醒:书法创作不是简单的“照葫芦画瓢”,而是在能够熟练掌控书写技巧的基础上的以精神主体为支撑的艺术活动,即一个悟法、悟道的过程。所以,书法家必须知道,书法离道,书法就浅了。这里所说的“道”,就包含着书法家的精神世界。

  那么,书法家应该如何做到精神更新呢?我们首先要对书法家精神缺失和精神扭曲所导致的后果加以明确。那就是当今很多书法家的精神世界几乎被书法市场所左右,无论是参展、笔会,还是结集出版,甚至平时的临摹、创作,都在考虑着书法能否给自己带来经济利益。正因为如此,“行帮气”“长嘴妇”及拜“码头”、望“豪门”等诸多丑陋的现象才应运而生。很多书法家不再潜心研究书法,而是研究“名头”。于是就有了小城市中的书法家递出的“中国四大书法家”的名片,更有了惊心动魄的超过王羲之的“天下第一”的“书法家”的横空出世。这种利欲熏心的心理状态自然使其书法作品没有了书法文化精神的存在。当然,他也就不可能写出传世之作。所以,对于书法家的精神更新,我只开出一副药方,即“去掉浮躁之气,换取淡定之心”。

  我们说,一个进入不了中国文化内核的书法家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书法家或书法大家。那么,书法家要想进入中国文化内核去探寻书法的博大精深,唯一途径就是要沉静下来,独立思考,自我修正。《大学》有言:“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所以,想得必静。对于艺术家而言,浅薄的热闹于己无益。有人说,书法应该是一个文化人最逼真的“心电图”。对书法家来说,沉静下来的目的不是寂寞地等待,而是潜心地学习和安静地修身,使自己成为一个文化人,成为一个有人格魅力的人。如此,“才能真正地体会到先贤书法中保存下来的先秦诸子、孔孟老庄、唐诗宋词及名言警句中的精神气脉”,才能真正地与先贤对话,获取真髓。也只有如此,才能使自己的书法无限地接近书法,甚至让自己成为书法大家。

  倘若有人并不在意自己在书法这条路上能够走多远,只是为了热热闹闹、混点吃喝或者偶尔糊弄点小钱,那么本文便与其毫无关系。而对于那些心里尊重艺术、敬畏艺术,并希望成为一名真正的书法家甚至书法大家的人来说,倘若你还没有意识到精神世界在书法活动中的重要地位,目前也多多少少存在精神缺失或精神扭曲的问题,那么,精神更新当属头等大事,切不可掉以轻心。

 当代书法家所应具备的心境

□支荣慧

  古代的贤达人士兼有多种身份,多数把书法当作跨界的余事。他们不改初衷,不断提高自身的学养,在无意中创作了不朽的佳作。当然,要成为书法大家,人品也是很重要的,因“心正则笔正”。如至今仍在津津乐道的“宋四家”蔡京、蔡襄争议之说,蔡京活着的时候或许没有想到,后来因为他的人品不好,大家宁愿将书艺稍逊的蔡襄列入“宋四家”,使之名垂青史。南朝梁沈约的《奏弹王源》中有“源虽人品庸陋,胄实参华”句,宋黄庭坚的《濂溪诗序》中有“舂陵周茂叔人品甚高,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之说。人品靠自身不断修炼,内心世界也跟着不断升华。这里有一个故事,可以给我们启迪。某日,东坡问佛印法师:“你看,我像什么呢?”佛印微笑说:“我看你像佛啊!”东坡又戏曰:“我看你啊,像一堆牛粪。”佛印法师不答,面带微笑。东坡有些自得,回去便和苏小妹吹嘘了一番。小妹听着笑了:“你傻呀!佛家说自己内心是什么,看别人就是什么!人家大师心中有佛,所以看人是佛。你看人家是粪便,那你心中又是什么?”东坡居士恍然大悟,看到了自己内心的孤傲和浅薄。从此,他学会了尊重、宽容别人,终成为一代宗师。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外云卷云舒。”只有做到了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方能心态平和、恬然自得、达观进取、笑看人生。一副对联寥寥数语,却道出了人生对事对物、对名对利应有的态度。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这样才能心境平和、淡泊自然。学习书法,许多人想成名、想发财,但往往事与愿违。越想得到果实,这个花就越不结果,这就是心态的问题。一个人把心放淡,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一步一个脚印,耐得住人间的清苦与寂寞,吸取前人法帖的营养与精华,书法水平自然会提升。纵观当代书坛,每个成功的书法家无不是这样做的,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楷模。躲进小楼成一统,埋头练书法,管他春夏与秋冬,放大眼光,要有不与他人一般见识的博大情怀,功到自然成。范仲淹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世人往往陷于世俗的泥淖而无法自拔,追逐外在的礼法与物欲而不知什么是真正的美。金钱的诱惑、权力的纷争、宦海的沉浮让人殚精竭虑,是非、成败、得失让人或喜或悲……种种心理的产生都是虚无的,最终都是生命里的幻影。对一个凡夫俗子来说,红尘的多姿、世界的多彩令人怦然心动。名利皆你我所欲,又怎能不忧不惧、不喜不悲呢?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的人穷尽一生追名逐利,更不会有那么多的人失意落魄、心灰意冷了。放下杂念,沉浸于书法当中,生命的意义变得崇高,自然是大不同了,凡尘种种的不惑都得到开解。学习书法的人须认清自己所走的路,得之不喜,失之不忧,不过分在意得失,不过分看重成败,按自己的路去走,坚持再坚持。魏晋时士人豁达风流、淡泊名利,因而才可以用宁静平和的心境写出那洒脱飘逸的诗篇。这对于学书者何尝不是一种绝佳的借鉴!

  在当代,各类比赛对于书法的普及与提高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成效是显著的。但是,现在有不少年轻人在利益驱使下沉迷于书法比赛,不注重自身的修炼,想尽办法迎合评委的口味,挖空心思在形式上下功夫,因为只要一获奖,作品的价格就成倍上涨,社会地位马上提高。的确,在短期内,获奖可能会得到一些利益;而对于长期发展,这种“捷径”并不见得是可取的。参赛本是好事,目的性太强就不对了。书法根本上并不是拿来换取功名的,它是一门学问。俗话说得好,书法家是磨出来的。在深厚基本功支撑的平台上,书法最终比的是个人修养与学问。从古至今,书法大家哪位不是德才兼备、学养深厚的?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获奖不一定能成大家;大家一定是人格高尚、潜心学问,把艺术当作毕生事业去追求的人。

 说一套,做一套

□张瑞田

  写了若干篇关于书法的文章,就被一些朋友看成书法的“专家”了。于是,策展人或书法家就会邀请你参加研讨会,想听一听你对这个展览和这个书法家的理解。心知肚明:参加研讨会是有礼遇的,主办机构或书法家本人要备一些礼物或车马费。与会者也会讲一点坦诚之见,更多时候是小小的否定,然后是大大的肯定,使研讨会始终弥漫着“友好”“和谐”的气氛。

  人微言轻,我没有机会参加更多的研讨会,不过“莅临”过几次,却发现研讨会下也有一些让人恓惶的事情。

  研讨会,顾名思义是研究讨论之会,被邀请的人需要对书法具有远见卓识。我有自知之明,学浅识陋,参加研讨会前要做一点案头工作,更多时候要写一份发言稿。轮到自己“研讨”,战战兢兢地说完,还会认真听其他与会者论道,在笔记本上记录发言者精彩的论述……

  我粗心大意惯了,对很多事情熟视无睹。大概是参加了三个以上的研讨会,才发现一位有一点名气的与会专家往往要求第一个发言。在发言前,他会告诉大家,他还有一个会……也许认为他说的是实话,也许是碍于面子,东道主就让他先讲。他讲完之后还要讲几句“不好意思”的话,然后抬腿走人。

  当时我想,这不就是华威先生嘛!张天翼笔下的华威先生,拎一个皮包,整天忙忙碌碌,像一个大人物,与众不同似的。我有一点近视,看不清研讨会上的“华威先生”长什么样,也不知道他是高个子还是矮个子,更不知道他的学问深浅、才能高下。总之,他是走了,去参加另外的研讨会了,那里还有一份车马费等着他呢!

  吊诡的是,几个月之后,在一个研讨会上,这个专家又是第一个发言,还是那套客气话:“对不起,一会儿还要参加一个展览开幕式,要早走一会,先讲几句。”我们十几人都没有他忙。他讲完了,走了。我们煞有介事地接着研讨。我更没出息,散会了也不走,照例留下来吃饭喝酒。我想,那个总有会开、总有车马费拿的人一定会嘲笑我:恋恋不舍的样子,傻子一个。

  当我第三次遇到这个“华威先生”时,我终于顿悟了,原来这是一种“范儿”:声明事情多,先发言,再离开,表明自己非同寻常;能挤出时间与会,给你天大面子啦!虽然拿了你的车马费,人情你还欠着。

  这岂不是江湖之道?

  我的联想不一定准确。少小时节,在家乡的饭馆里常能看到捡剩饭的。客人没有吃完的饭菜,他们会接着吃。这样的人是不在乎面子的。还有另外一种人,默默坐在吃饭人的不远处,不声张。如果你给买一份饭菜,他会礼貌道谢,然后享用。

  说一千、道一万,“华威先生”们的表演也没有离开“利”字。如果研讨会不断,是他“有市场”的表现;说完就走,一是省时省力,说十分钟话,拿同样的报酬,当然要比其他人合算。但有一点是不合算的:时间长了,就会让人生厌,很容易让人觉得缺少教养和德行。你想,普天之下就你聪明吗?你想,一个不尊重他人的人,他人会尊重你吗?总想表明自己比别人高明的人,真的就高明吗?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应该不是聪明人所为。

 “学以致用”非“随波逐流”

□李长钰

  段注《说文》曰:“儒之言优也。”优化于人,谓之儒教。儒教重学。《论语》以学为开篇,孔子有“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而“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其次第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为内圣,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外王。古人以“内圣外王”为君子之学。“君子不器”,故学以致用也。

  “学以致用”,对于古人来说已是老生常谈。而如何致用,却因人而异。上古之世,人们以耕读为生;中古以降,则“学优登仕”。朱熹《论语集注》曰:“学之为言效也……后觉者必效先觉之所为。”朱熹以效训学,则本于传承。盖道之有传,而古为今用。有了传承,才有传统,才有历史的精深。

  中华民族是尊重历史的民族,历史价值之体现依赖于历史文化的传承。书法作为典型的人文艺术,历史价值体现得非常明显。我们从古代书家的艺事生涯中便可领略到书法艺术所独具的史学魅力。有人说书法是历史与文化交织而成的艺术,是有道理的。在古代,书法是读书之余事。古人借笔墨以寄托情怀,实现“书以载道”。关于“道”的含义,古人的理解一直是建立在人格化和自然化基础上的,如“心正则笔正”“同自然之妙有”。人与自然之结合,使书法艺术充满着玄妙。书法是注重传承并崇尚自然的艺术。书法史之历程,足资我们借鉴和拟效。古代书家以读书为本,以学识涵养笔墨,笔墨境界自然非同凡响。所以,我们学习传统绝不能单单在书写技法上下功夫,而应该全面去继承。

  书法史的发展从不接受脱离历史而无传统的创作。当代书法创作在书写技术方面,和古人相比确实有开创,诸如对纸张的优化和对书法作品外在形式的把控。形式色彩的丰富,使观者能体会到工匠精神。然而当代书家的文化意识已远远无法望古人之项背。尤其在进入21世纪以后,经济浪潮强势袭来,书法艺术的社会化味道越来越浓了!首先让我们看到的是书法群体的来源不断扩充。在民族复兴、文化繁荣的旗帜下,从事书法艺术者仿佛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之势。原本出于知识阶层的书家已经向全民化发展,今日之书法家颇有“下里巴人”的味道。各行各业的书法创作者都在为打造社会影响而竭虑。书法艺术在与社会接轨的过程中,为了提升发展速度,已经开始减少负荷,赤裸裸地奔跑。以书法作为敲门砖而大显风光者绝不是少数,有的甚至达到俗不可耐的程度!

  在书法创作方面,当代与古代的最大不同是在创作风气上。古人的书法风貌几乎是千人千面。心灵的超脱,使古人的笔墨呈现出萧然尘表的幽怀雅致。当代的书法创作已经失去了书法创作的初心。在名与利的诱导下,书风如同一丘之貉,大有千人一面的壮观。出现这样的现象,不仅说明当代书家的文化意识已经完全淡化,更说明当代书家已经缺乏独立精神。而文化意识和独立精神往往决定着书法艺术的生命。那么,该如何建立文化意识和独立精神呢?归根结底还是学以致用的问题。

  书法是最能体现学以致用的艺术。或问:书法艺术离开文化可否?这与“字写错了,作品是否依然有价值”一样,都是当代书家必须正确审视的问题。书法艺术是建立在汉字基础上的,我们不会相信缺乏人文精神的书家能在书法创作过程中用字不误。因此,掌握汉字成为书法创作的第一要义。识字——读书——书法创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读书无论是对通晓文字学,还是对书法创作,都是至关重要的。读书可以培养真知灼见。有了见识,不但能甄明事理,更能指导书法创作。《书谱》云:“古不乖时,今不同弊。”笔墨既要有时代精神,又不可混入时弊。正如前贤所云:“立脚不随流俗转,留心学到古人难。”

  成功的书法家都须与古为徒,同时对所处的时代环境要有所认知。尤其是对时俗的剖析,一定要具备理性的高度,切不可随波逐流。读书写字,审时度势,才是真正学以致用。

 书法,人文精神丧失的背后

□朱东旭

  提倡书法的人文精神是指一幅作品必须具有知识分子应有的一种品格、一种情怀,能够表达书法人的精神面貌。今天,几千年蕴藏在汉字书法艺术里最具情怀的人文精神普遍失落,让人既痛心疾首,又无能为力。细加分析,书法作品人文精神内涵的丢失并非一蹴而就,首先要从国人在古今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素养传承上的丢失寻找根源。

  随着钢笔和其他便捷书写工具的普及运用,毛笔书写的实用性渐行渐运;1956年简化汉字开始普及运用,又流失了许多汉字层面上所蕴含的书写美;到了“文革”时期,书法沦落为书写、批判、讨伐“走资派”“臭老九”罪行的工具,一些知识分子在遭受人格和肉体的摧残下,“士气”“ 骨气”丧失殆尽,人文精神伤筋动骨,书法何依?

  上世纪80年代国家建设重在“四化”,国民教育重理轻文。2000年后的大学扩招,百年大计的教育实行产业化,根据变幻莫测的市场去增减专业。培养精英人才的高等学府专业细化,但依旧淡漠人文知识的传授和古典传统文化的学习,如理工科不学汉语,美院学生不学书法(近几年个别大学已开设书法专业)。高学历、窄学知、低素养的大学教育,每年将人数众广的大学生“市场批发”似的推向社会,一代接一代地延续,人文知识和人文素养水准让人汗颜。

  大中学生和普通大众懂书法的自然寥寥无几。他们不识“甲金篆隶草行楷”汉字书体的演变,就连汉字的繁异也不知晓,要学问没学问,要思想没思想,古典传统文化知识差得一塌糊涂。这样的人很难读懂或评判一幅书作的优劣。

  在当今社会常以金钱左右人的价值观的景况下,那些有名气、无素养的书家免不了陷入金钱的泥淖里难以自拔。在“官本位”和民众对书法艺术无知的基础上,书协主席、副主席职位成为“名利场”。书法爱好者和书法家同样在名利的诱感下心潮澎湃,奔跑在各类书展赛事中,谋求声名鹊起……所有与金钱无关的东西都变得无足轻重了。故“官员”书法、“会员”书法,还有“江湖”书法、“作秀”书法以及各种各样的“伪书法” 才有了宽泛的买卖市场和表演基础。呜呼!书法人的人文素养又被金钱腐蚀,面目自然可憎。

  这样的书法作品何谈人文精神?

  很多次夜深人静,翻看古今名家法帖,心生感慨:这些大书家,哪一个不是“学富五车”的大儒?每每临习《兰亭序》《祭侄稿》,总在想:这两者打动我的,与其说是书写形式,倒不如说是文学的典雅、情感的真切。

  回望春秋战国和民国时代,深感千年国史镜鉴应是:教育盛,虽战乱纷争,仍人才辈出;教育衰,纵四海平定,歌舞升平,也会人心浮躁,振兴乏力。

  针对当代中国书法教育的理念和状况,我呼吁少一点书法形式上的“传移模写”,多领悟一下古帖内在的人文境界,多读文、史、哲,多读古典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增加自身的人文知识积累。将这些贯注于创作中,使书作既有汉字书写的形式美,又有浓郁的人文精神内涵,才是最重要的。

 来源:《中国书画报》

 


 
网站首页  |  艺术动态  |   书画名家  |   网上画廊  |   陇原书画  |   书画评论  |   名家访谈  |   创作心得  |   视频之窗  |  
Copyright © 2005-2020 大为书画网 (www.gsdwh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业务热线:18893142737  13893239127  邮箱:gsdwhm@163.com
地址:兰市州安宁中兴小区7-6-3   建议使用1920*1080分辩率
本网站所涉及的图片均来自大为书画网  最终解释权归大为书画网所有
网站ICP国家统一备案号:陇ICP备13000632号-1 甘公网安备 62010502000910号